一、税务处罚设定更加规范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
第十一条的规定:“除法律、法规、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第十五条的规定:“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评估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和必要性,对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事项及种类、罚款数额等,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
综上,在设定税务行政处罚时,对法律没有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但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对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事项及种类、罚款数额等,税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更加规范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
二、行刑衔接更加明确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
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机关尚未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不再给予罚款。”
综上,税务机关对涉嫌犯罪的税务案件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所处的罚款,应当折抵法院的罚金;移送刑事立案时税务机关未处罚的,不再给予罚款。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行刑衔接更加顺畅,罚金与罚款的关系更加明确。
三、处罚标准及尺度更加合理
1.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择重处罚。这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8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违反不同行政处罚规定且均应处以罚款的,应当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是一致的,只不过现在上升到了法律的层次,更加统一。
2.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1)引入了“首违不罚”的理念,明确了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2)引入了“非主观过错不罚”的理念。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这也给当事人以救济的渠道,举证责任明确由当事人举证,举证难度是当事人应当考虑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3.增加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4.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四、处罚程序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
五、“三项制度”贯穿处罚全过程
1.执法公示制度。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2.法制审核制度。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记录违法事实应当真实、清晰、完整、准确。行政机关应当审核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3.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
六、保密、回避制度体现严谨
1.回避制度。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2.保密制度。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七、明确处罚证据的种类及要求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八、限定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间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90日内作出处罚决定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效率,但对一些查办难度大、时间长的税务案件,最低层级需要通过税务规章来延长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间,对税务部门来说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九、文书送达方式与时俱进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十、简易处罚、当场收缴标准调整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依照本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下罚款的。”
简易程序中:当场处罚的上限,从公民50元、单位1000元提高到公民200元、单位3000元。当场收缴的上限,从最高20元提高到最高100元。
十一、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适用本法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重点领域
虚开增值税发票刑事辩护 骗取出口退税刑事辩护 民商事案件涉税处理 税务渎职犯罪刑事辩护 逃税抗税刑事辩护重大疑难案件办理
重大涉税刑事案件申诉 税务处罚行政诉讼 税务处理案件申诉 房地产重大涉税案件处理 知识产权转让纳税筹划代理范围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学专家论证 专家证人出庭 司法鉴定评估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法学专家 智律网 屋连网QQ/微信号
10566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