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税务诉讼律师网,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

13681086635

400-650-5090

QQ/微信号

1056606199

 税务诉讼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魏艳昭: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虚开风险和辩护要点

信息来源:靖霖武汉律师事务所  文章编辑:majiali  发布时间:2023-09-15 08:20:31  

一、海产品收购和加工行业的流程

根据笔者的了解,沿海地区海产品捕捞、收购、加工的流程一般是这样:

捕捞船出海打渔,捕到了鱼可能就会返回码头,将鱼获卖给码头商户;如果物资充足,捕捞船会将海产品卖给收购船,收购船收购后回到码头,将海产品加价卖给码头商户,而不是直接卖给加工厂,因为现实情况是码头一般都是垄断经营,如不卖给码头,就没办法靠岸;码头商户收购海产品后会对海产品按照品种、大小、品质进行分拣,而后再卖给个人鱼贩或者直接卖给加工厂;个人鱼贩会根据各个加工厂的需要,到码头采购相应品种、规格的海产品后转卖给其他鱼贩或者直接卖给加工厂;加工厂根据从码头商户或者个人鱼贩拿到的产品和价格,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进行抵扣;加工厂对海产品加工后,转卖给其他企业或者出口获利。

从以上收购流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捕捞、收购链条较长,加工厂很难直接从捕捞船收购海产品,中间必然加有其他环节,而且由于码头垄断经营,采购过程也很难绕过码头这个环节;

2.由于分工细化,加工厂需要的海产品都是单一的品种,若加工厂自己分拣,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价格更高,所以中间也必然要有其他环节对海产品进行分拣;

3.捕捞船、收购船、码头、鱼贩子几方环节都是个人,不愿接受税务监管,不方便也不愿去开具销售发票,导致加工厂只能自己开具收购发票,若要求中间环节开票,便收购不到海产品,对于此类问题,很多税务机关也是心知肚明;

4.加工厂开具的收购发票金额一般是按照自己的采购价格开具的,至于捕捞船最初的销售价格是多少,加工厂并不关心,也无从知晓;

5.收购发票上登记的渔民信息和实际进行捕捞的渔民几乎都是对不上的,因为经过几道环节之后,加工厂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批货具体来自于哪条捕捞船和哪个渔民,渔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海产品具体卖给了哪个加工厂。

二、收购企业可能存在的虚开法律风险 

(一)低购高开

由于作为收购对象的渔民经常出海、人员分散、难以监管,加工企业在掌握了渔民信息后就可以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而且税务机关针对此类行为又难以有效监管,所以不可避免,就会有一些加工企业存在一些低购高开的情况,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金额高于实际收购价格,从而涉及虚开的问题。

(二)发票错配

有些收购企业的收购发票虽然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收购价格开具的,但是发票上注明的销售方与实际的销售方并不一致,冒用渔民信息开具收购发票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有一些渔民都已经去世了,还有加工企业将其作为销售方开具发票。

这个情况在一些销售旺季更为明显,有些加工厂采购量明显增加,为了提高采购和开票效率,对于一些小额交易采用现金结算,不开收购发票,而是集中汇总至一些销售量比较大的大户那里一并结算,造成开票对象的错配。

(三)重复抵扣

还有一些加工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有些费用加工企业支付之后是可以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抵扣发票的,但是这些企业在抵扣之后,依然将上述费用一并纳入采购价格,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导致上述费用成本被重复抵扣。

三、上述虚开问题的法律分析和辩护要点

(一)冒用渔民信息、发票错配等行为虽然属于虚开行为,但是不宜作为虚开犯罪处理

上述几种情况,开票信息与实际交易信息并不符合,或者是开票金额与实际不符,或者是发票登记的销售方与实际不符。严格来说,上述行为都属于法律上规定的虚开行为。但同时笔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冒用渔民信息虚开发票、发票错配等行为,不宜作为虚开犯罪处理。原因如下:

1.对于很多加工企业来说,冒用渔民信息实属无奈之举,主观上没有骗税目的

对很多加工企业来说,其不是不想直接从捕捞船渔民中收购,而是客观上无法实现。现在分工细化,每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加工企业无法越过这些中间环节去直接找捕捞船收购。合法的做法是加工企业从码头商户收购所需的海产品,由码头商户开具销项票给加工企业。但现实情况是码头商户也是个人,他们不愿意开具发票,全部采用现金交易,至多是将捕捞船和渔民信息提供给采购方,让他们自己开具收购发票。在这种情况下,加工企业冒用渔民信息开具发票并非是为了骗税,主观上也不具有骗取国家税款的目的,实属无奈之举,这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个别违法行为,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2.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已包含进项税款,并不会造成国家税款的损失

对于加工企业来说,虽有冒用渔民信息虚开发票等行为,但是冒用渔民信息对于国家税款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假设加工厂从A渔民手中收购了一批海产品,支付了对价10万元,那么无论是加工厂按照A渔民的信息开具收购发票,还是冒用B渔民的信息开具收购发票,其都是一样按照10万元发票的金额乘以抵扣率来认证抵扣的,以哪个渔民的信息开具发票对于国家税款并没有实质影响。

所以,在加工企业实质已经支付了海产品对价的情况下,其实际上已经承担了采购过程中应当支付的增值税,因此冒用渔民信息开具收购发票在实质上并不会造成国家税款的损失。

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中“依法慎重处理企业涉税案件。注意把握一般涉税违法行为与以骗取国家税款为目的的涉税犯罪的界限,对于有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为虚增业绩、融资、贷款等非骗税目的且没有造成税款损失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不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性处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移送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精神,加工企业虽有虚开行为,但是并非基于骗税目的,而且也不会造成国家增值税款的损失,不宜作为虚开犯罪处理,将一个加工企业一棒子打死,完全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进行处理,并督促企业整改。

(二)有虚开行为且造成国家增值税款损失的,应当作为虚开犯罪处理

对于上述多种虚开情况,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骗税目的,且实际造成国家增值税款损失的,则应当作为虚开犯罪处理。

比如低购高开,加工企业开具的收购发票金额大于收购金额,那么其按照抵扣率就可以多抵扣增值税款,从而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再比如重复抵扣的问题,加工企业如果将一些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等可以收到发票的费用,或者员工工资等一些不应当计入收购金额的费用,以采购费的名义开具收购发票,那么就会导致不应当抵扣税款的一些费用被用来抵扣税款,导致企业后续少承担税款,造成国家税款的损失。

这些情况对于国家税款利益是具有实质性损害的,同时其虚开行为也损害了国家的发票管理秩序,因此符合法定标准的,应当作为虚开犯罪处理。

对于此类案件,辩护人应着重关注虚开金额的计算,审查每一笔虚开的金额是否客观、合理、没有疑问,对于有争议的金额,当事人存在合理辩解的,应当从事实出发,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争取把犯罪金额减到最低,为当事人争取最轻量刑。

四、收购企业开具发票过程中的合规要点

对于沿海的这些海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既要生存和发展,又要完全合法合规经营,在目前行业现状之下,这两个问题往往很难完全兼顾。但是,为了企业的长久生存,对于一些刑事风险比较高的行为,企业一定是要坚决杜绝的,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行为,也要尽可能避免。

1. 坚决杜绝低购高开、将收购款以外的费用纳入开票金额等行为

法律对于虚开犯罪行为的打击非常严厉,行为人一旦涉刑,将会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因此,对于此类虚开犯罪行为,企业一定要坚决杜绝。企业的负责人要有这个意识,不能心存侥幸,对于财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来说,也不能仅仅为了听从老板安排,就从事上述虚开行为,否则同样也会面临刑事处罚。

2. 与合法合规的销售方进行交易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要尽可能从有开票资质的企业或者个体商户采购,并要求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是直接与渔民进行交易的,则要核实对方的捕捞资格,确保发票上的销售方与实际一致;如果只能通过码头商户采购的,要与商户核实该批海产品的实际捕捞人,按照实际捕捞船和渔民登记开票信息,不能随意冒用其他渔民的信息虚开发票,尽可能避免虚开风险;在支付采购款时,收款人应当尽量与销售方一致。

3.加强出入库管理,留存所有单据和交易记录备查

海产品加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海产品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留存相应的单据和交易记录,如果出现问题了,确保有据可查。很多情况下,司法机关认定虚开的主要理由就是无实际交易而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只有落实出入库管理制度,留存好采购和加工、销售、转账等交易记录,企业才能证明自己有真实交易,也才有机会在面对调查时解释清楚、避开风险。



注: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税务诉讼律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0443号-3